「錢在賭場不是錢,人在戰場不是人。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李秀成盡最大可能保留了他的善意。
戰爭是人類對峙的極端狀態,但往往在這種極其殘酷的環境下,偶爾閃耀的人性光輝,特別令人難忘。」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因為被俘後寫下了幾萬字的供狀,使後人陷入「忠王究竟忠不忠」的大爭論。
有人認為李秀成在自供中有乞憐求活之意,不像其它太平天國高級將領那樣大義凜然,是叛徒,至少也是個有污點的英雄;有人認為李秀成是「偽降」,並曾勸曾國藩做皇帝,以圖光復太平天國。李秀成像
其實李秀成最突出的特點並不是忠,而是仁。
天京事變後,李秀成幾乎以一己之力,支撐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到最後甚至成為「救火隊長」,疲於奔命,哪裡危急就趕到哪裡。
南京城破後,將自己的好馬讓給幼天王騎,自己騎一匹劣馬,終因人困馬乏被俘。
在被清軍俘獲之前,李秀成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忠心耿耿、光采奪目來形容。
而李秀成心中卻一直有萬種委屈,無人訴說。洪秀全影視劇照
自從那次嚴重的天國內訌發生後,洪秀全對外姓諸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除了重用才具平平的自家人,即使對忠心耿耿的李秀成也不放心。
當初李秀成想回救蘇杭,洪秀全怕他一去不回,將他包括母親在內的家眷留在南京做人質,這種委屈,甚至可稱得上屈辱了。
李秀成的供狀中雖流露出些許貪生之意,但更多的是一種傾訴,是自己對自己這些年來忍辱負重、苦撐殘局的一種「回報」。
他並不懼死,這從他臨刑前的泰然自若也能看得出來。曾國藩
近年來曾國藩幾乎被包裝成聖人、完人,但他的殘忍好殺,被有意淡化了。
在與太平軍作戰中,湘軍動不動就屠城,甚至到了見到兩廣人就殺的地步,尤其是攻陷南京後,曾國藩縱容湘軍燒殺搶掠,連幾歲的幼童都不放過。
湘軍從不接受太平軍投降,因為投降也是死,所以太平軍很少有投降的,都是死戰到底。
李秀成也在供狀中說過,如果不是湘軍那麼殘忍好殺,太平天國根本支撐不了那麼久。
而李秀成擁有他那個時代最難得的「仁」。
民國時期的著名報人韓文舉曾評價李秀成,其智勇、義俠,比起曾(國藩)、胡(林翼)來也毫無愧色,且行事「暗合國際法」。
韓文舉說的「暗合國際法」,主要就是指的李秀成的「仁」,與曾國藩的殘忍嗜殺形成鮮明的對照。金田起義
李秀成第二次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時,俘獲了揚州知府;破杭州,活捉了浙江布政使林福祥、
總兵米興朝;二次西征生擒了曾國藩手下悍將李金暘。
這些人都沒有受到殘酷對待,不願歸順的,都被李秀成放了回去。
這些放回去的將領、官員,反而被曾國藩和清廷認為降賊失節被殺。
張國梁是圍困天京好幾年的江南大營主要戰將,戰死後李秀成以禮葬之,說:「兩國交兵,各忠其事。生雖為敵,死尚可為仇乎?」
太平軍攻破杭州時,浙江巡撫王有齡自盡,李秀成拿出錢來,讓其親兵護送王有齡的靈柩回鄉。清軍
對於投降歸順的清軍,李秀成沒殺一個人,願意參加太平軍的留下,不願意的就回家,滿漢一視同仁。
錢在賭場不是錢,人在戰場不是人。
戰爭是人類對峙的極端狀態,但往往在這種極其殘酷的環境下,偶爾閃耀的人性光輝,特別令人難忘。
所以說,忠王李秀成最突出的特點不是忠,而是仁。
忠王李秀成最突出的特點不是「忠」,而是「仁」
「錢在賭場不是錢,人在戰場不是人。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李秀成盡最大可能保留了他的善意。
戰爭是人類對峙的極端狀態,但往往在這種極其殘酷的環境下,偶爾閃耀的人性光輝,特別令人難忘。」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因為被俘後寫下了幾萬字的供狀,使後人陷入「忠王究竟忠不忠」的大爭論。
有人認為李秀成在自供中有乞憐求活之意,不像其它太平天國高級將領那樣大義凜然,是叛徒,至少也是個有污點的英雄;有人認為李秀成是「偽降」,並曾勸曾國藩做皇帝,以圖光復太平天國。
李秀成像
其實李秀成最突出的特點並不是忠,而是仁。
天京事變後,李秀成幾乎以一己之力,支撐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到最後甚至成為「救火隊長」,疲於奔命,哪裡危急就趕到哪裡。
南京城破後,將自己的好馬讓給幼天王騎,自己騎一匹劣馬,終因人困馬乏被俘。
在被清軍俘獲之前,李秀成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忠心耿耿、光采奪目來形容。
而李秀成心中卻一直有萬種委屈,無人訴說。
洪秀全影視劇照
自從那次嚴重的天國內訌發生後,洪秀全對外姓諸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除了重用才具平平的自家人,即使對忠心耿耿的李秀成也不放心。
當初李秀成想回救蘇杭,洪秀全怕他一去不回,將他包括母親在內的家眷留在南京做人質,這種委屈,甚至可稱得上屈辱了。
李秀成的供狀中雖流露出些許貪生之意,但更多的是一種傾訴,是自己對自己這些年來忍辱負重、苦撐殘局的一種「回報」。
他並不懼死,這從他臨刑前的泰然自若也能看得出來。
曾國藩
近年來曾國藩幾乎被包裝成聖人、完人,但他的殘忍好殺,被有意淡化了。
在與太平軍作戰中,湘軍動不動就屠城,甚至到了見到兩廣人就殺的地步,尤其是攻陷南京後,曾國藩縱容湘軍燒殺搶掠,連幾歲的幼童都不放過。
湘軍從不接受太平軍投降,因為投降也是死,所以太平軍很少有投降的,都是死戰到底。
李秀成也在供狀中說過,如果不是湘軍那麼殘忍好殺,太平天國根本支撐不了那麼久。
而李秀成擁有他那個時代最難得的「仁」。
民國時期的著名報人韓文舉曾評價李秀成,其智勇、義俠,比起曾(國藩)、胡(林翼)來也毫無愧色,且行事「暗合國際法」。
韓文舉說的「暗合國際法」,主要就是指的李秀成的「仁」,與曾國藩的殘忍嗜殺形成鮮明的對照。
金田起義
李秀成第二次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時,俘獲了揚州知府;破杭州,活捉了浙江布政使林福祥、
總兵米興朝;二次西征生擒了曾國藩手下悍將李金暘。
這些人都沒有受到殘酷對待,不願歸順的,都被李秀成放了回去。
這些放回去的將領、官員,反而被曾國藩和清廷認為降賊失節被殺。
張國梁是圍困天京好幾年的江南大營主要戰將,戰死後李秀成以禮葬之,說:「兩國交兵,各忠其事。生雖為敵,死尚可為仇乎?」
太平軍攻破杭州時,浙江巡撫王有齡自盡,李秀成拿出錢來,讓其親兵護送王有齡的靈柩回鄉。
清軍
對於投降歸順的清軍,李秀成沒殺一個人,願意參加太平軍的留下,不願意的就回家,滿漢一視同仁。
錢在賭場不是錢,人在戰場不是人。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李秀成盡最大可能保留了他的善意。
戰爭是人類對峙的極端狀態,但往往在這種極其殘酷的環境下,偶爾閃耀的人性光輝,特別令人難忘。
所以說,忠王李秀成最突出的特點不是忠,而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