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虎上將最多兩次跳槽
「五虎上將」其實是陳壽在《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傳」的「溢美版」。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嫡系。
陳壽記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可以說關羽、張飛一直都是劉備的「基本盤」,這也是劉備無論投奔公孫瓚還是投奔陶謙甚至投奔呂布、投奔曹操、投奔袁紹還是投奔劉表,都可以保持「東山再起」能力的基礎。有關羽、張飛這樣的「死忠」與「萬人敵」,劉備即使白手起家也能割據稱雄。能夠贏得關羽、張飛傾心效忠的劉備當然不是普通人,難怪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馬超本是一鎮諸侯,被曹操擊敗後投奔張魯,被張魯猜忌後投奔劉備。劉備稱王后,把曹操封給自己的左將軍轉給了馬超。劉備稱帝,馬超擔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地位高於張飛的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諸葛亮都是劉禪稱帝後才封為鄉侯,關羽。馬超兩次跳槽,已經不容易。
黃忠原是荊州牧劉表麾下中郎將,隨從劉表侄劉磐駐軍長沙攸縣,對陣的就是東吳頭號猛將太史慈。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下荊州,以黃忠代理裨將軍,仍然在長沙郡仕官,歸長沙太守韓玄統屬。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奪取荊南四郡,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黃忠也是兩次「跳槽」,從曹操麾下跳槽劉備麾下真不容易。
趙雲原是公孫瓚部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王國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擊殺公孫瓚,趙雲投奔袁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後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後投奔劉備。趙雲也是兩次跳槽。
二、五子良將最多三次跳槽
「五子良將」是陳壽在《三國志》中「張樂于張徐傳」的「綜合版」。樂進是曹操的「元從嫡系」,其他都是「跳槽」過來的名將。
樂進出生於陽平郡衛國,容貌短小,有膽烈而跟隨曹操,為帳下吏。初平元年(190年)樂進募得千多人,後來與曹操在河內會合,升任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樂進基本是曹操麾下「敢死隊隊長」的差事,靠的不是排兵布陣而是斬將奪旗。興平元年(194年)樂進從擊呂佈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都是先登陷陣而有功,封廣昌亭侯;建安三年(198年)樂進從征張綉於安眾,圍呂佈於下邳,破其別遣軍將;建安四年(199年)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都獲得了勝利,拜為討寇校尉;建安五年(200年)樂進與于禁將率領步騎五千,擊袁紹的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而進,渡河攻獲嘉。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俘獲各有數千,降服袁紹將領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參與官渡之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建安九年(204年)從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兄弟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拜游擊將軍。不久樂進別擊黃巾,破其眾,平撫樂安郡。從圍鄴城,平定後追擊袁譚於南皮,再次先登,闖入南皮城東門。袁譚敗後,樂進別攻雍奴,再破其軍。可以說樂進是被陳壽和羅貫中「耽誤」的猛將,依靠斬將奪旗躋身「五子良將」行列,戰績比起典韋、許褚明顯高一截。
于禁是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于禁跳槽一次,而且是因為主將鮑信陣亡而投奔曹操,可以看成曹操的嫡系。于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
徐晃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在樊城之戰中,徐晃率軍擊退關羽,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並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張遼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中平五年(188年)張遼被并州刺史丁原召其為從事,後來轉歸大將軍何進並奉命去河北募兵,後來是董卓已經控制京師吞併何進舊部,張遼也就隨著歸順董卓。董卓敗亡後,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兼任北地太守或魯相,在軍中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不是高順那樣的呂布「死忠」。張遼先後4次跳槽,最終跟著曹操成就大業,這是曹操的驕傲也是張遼的驕傲。
張郃最初跟隨冀州牧韓馥鎮壓黃巾起義,也是關羽、張飛那樣「投軍」。初平二年(191年)韓馥出讓冀州後效力於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時投奔曹操,曹操非常感到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後來張郃就一直在曹操麾下征戰。張郃兩次跳槽,遠不如張遼。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無論是戰功還是「跳槽」次數,張遼都名列「五子良將」第一,而且超過「五虎上將」中最多兩次「跳槽」的記錄。張遼實乃「三國」名將中「跳槽」第一人,遇到曹操才是遇到「真命天子」,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誰是跳槽高手」?
一、五虎上將最多兩次跳槽
「五虎上將」其實是陳壽在《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傳」的「溢美版」。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嫡系。
陳壽記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可以說關羽、張飛一直都是劉備的「基本盤」,這也是劉備無論投奔公孫瓚還是投奔陶謙甚至投奔呂布、投奔曹操、投奔袁紹還是投奔劉表,都可以保持「東山再起」能力的基礎。有關羽、張飛這樣的「死忠」與「萬人敵」,劉備即使白手起家也能割據稱雄。能夠贏得關羽、張飛傾心效忠的劉備當然不是普通人,難怪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馬超本是一鎮諸侯,被曹操擊敗後投奔張魯,被張魯猜忌後投奔劉備。劉備稱王后,把曹操封給自己的左將軍轉給了馬超。劉備稱帝,馬超擔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地位高於張飛的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諸葛亮都是劉禪稱帝後才封為鄉侯,關羽。馬超兩次跳槽,已經不容易。
黃忠原是荊州牧劉表麾下中郎將,隨從劉表侄劉磐駐軍長沙攸縣,對陣的就是東吳頭號猛將太史慈。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下荊州,以黃忠代理裨將軍,仍然在長沙郡仕官,歸長沙太守韓玄統屬。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奪取荊南四郡,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黃忠也是兩次「跳槽」,從曹操麾下跳槽劉備麾下真不容易。
趙雲原是公孫瓚部下,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王國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擊殺公孫瓚,趙雲投奔袁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後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後投奔劉備。趙雲也是兩次跳槽。
二、五子良將最多三次跳槽
「五子良將」是陳壽在《三國志》中「張樂于張徐傳」的「綜合版」。樂進是曹操的「元從嫡系」,其他都是「跳槽」過來的名將。
樂進出生於陽平郡衛國,容貌短小,有膽烈而跟隨曹操,為帳下吏。初平元年(190年)樂進募得千多人,後來與曹操在河內會合,升任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樂進基本是曹操麾下「敢死隊隊長」的差事,靠的不是排兵布陣而是斬將奪旗。興平元年(194年)樂進從擊呂佈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都是先登陷陣而有功,封廣昌亭侯;建安三年(198年)樂進從征張綉於安眾,圍呂佈於下邳,破其別遣軍將;建安四年(199年)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都獲得了勝利,拜為討寇校尉;建安五年(200年)樂進與于禁將率領步騎五千,擊袁紹的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而進,渡河攻獲嘉。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俘獲各有數千,降服袁紹將領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參與官渡之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建安九年(204年)從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兄弟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拜游擊將軍。不久樂進別擊黃巾,破其眾,平撫樂安郡。從圍鄴城,平定後追擊袁譚於南皮,再次先登,闖入南皮城東門。袁譚敗後,樂進別攻雍奴,再破其軍。可以說樂進是被陳壽和羅貫中「耽誤」的猛將,依靠斬將奪旗躋身「五子良將」行列,戰績比起典韋、許褚明顯高一截。
于禁是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于禁跳槽一次,而且是因為主將鮑信陣亡而投奔曹操,可以看成曹操的嫡系。于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
徐晃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在樊城之戰中,徐晃率軍擊退關羽,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並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張遼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中平五年(188年)張遼被并州刺史丁原召其為從事,後來轉歸大將軍何進並奉命去河北募兵,後來是董卓已經控制京師吞併何進舊部,張遼也就隨著歸順董卓。董卓敗亡後,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兼任北地太守或魯相,在軍中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不是高順那樣的呂布「死忠」。張遼先後4次跳槽,最終跟著曹操成就大業,這是曹操的驕傲也是張遼的驕傲。
張郃最初跟隨冀州牧韓馥鎮壓黃巾起義,也是關羽、張飛那樣「投軍」。初平二年(191年)韓馥出讓冀州後效力於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時投奔曹操,曹操非常感到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後來張郃就一直在曹操麾下征戰。張郃兩次跳槽,遠不如張遼。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無論是戰功還是「跳槽」次數,張遼都名列「五子良將」第一,而且超過「五虎上將」中最多兩次「跳槽」的記錄。張遼實乃「三國」名將中「跳槽」第一人,遇到曹操才是遇到「真命天子」,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