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01.
生活中很多人在親情中犯了糊塗,最終親人變仇人。
老話雖然拚命強調「親兄弟明算賬」但在一些人眼裡完全跟廢話一樣。他們認為親人的親,主要體現在部分你我,若是明算了賬,便玷污了「親人」這個詞。
打臉的是,到最後往往那些明算賬的親情仍舊相互敬重,而那些部分你我的親人之間則「打」的不可開交。
說到底,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沒有邊界感和拎不清所導致的情感失衡。
要知道親情和人脈是兩碼事,直系血親叫親情,旁系血親則叫親戚,而親戚則是人脈的一種。
思文有一場脫口秀調侃了自己跟婆婆的關係。她在台上幽默地說:「我覺得婆媳相處其實一點都不難,最重要的就是要花錢。」台下笑聲一片。
她之所以能說中大家的笑點,完全是因為這句話來源於生活,且發自內心。
要知道,經濟在人際關係中確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非直系血親的親情中,這種人脈想要維繫好,基本上都要靠利益或者花錢。
關於親戚之間因借錢而略顯親近,和因為討債而反目成仇的例子實在太多。
今年24歲的盧慧就遇到了件讓她十分憋氣又無能為力的事情。
02.
盧慧只有一個妹妹,姐妹二人從小就被奶奶嫌棄。奶奶只喜歡大伯家的哥哥,對大伯母和自己媽媽完全兩種態度,對她們更是跟看不見一樣。
她們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沒什麼大能耐,經濟來源除了種地還偶爾跟著施工隊外出接點零活。
農村對沒有兒子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歧視。這件事情對盧慧的父母影響很大,她從小就知道由於自己和妹妹是女孩子,父母一直被人笑話。
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掙錢在城裡買房子把父母接走。
果然,盧慧的成績一直拔尖,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從來都是老師標榜的優等生。反倒是她的妹妹,不過僅小她3歲,心思一點都不成熟。注意力從來不在學習上。
初中沒讀完就撐不下去,最後沒參加中考,去讀了5年制技校。
妹妹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盧慧大學還沒畢業。掙錢後的妹妹是個月光族,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自己花。更別提能考慮將來買房把父母從村裡接走。
再後來,妹妹談了個男朋友,對方弔兒郎當但妹妹喜歡。執拗不下只好隨了她。
小女兒嫁人後,父親明顯有些慌。畢竟,在此之前他並沒深刻地體會到「老無所依」這個詞。
小女兒出嫁後很少回娘家,偶爾回去一次也是待不多會便走。而大女兒盧慧則遠在外地讀書。一年也就回來兩次。有時候暑假還做兼職不回家。
03.
內心孤單的人最容易被人蠱惑,特別是當對方營造出美好夢境時,簡直會奮不顧身往陷阱里跳。
再說盧慧的大伯,大伯跟父親一樣是個土裡刨食的窮人,唯一不同的是大伯家有兒子。
要知道在他們心目中,有兒子就是有希望。傾盡所能也要供兒子讀書,然後掏空家底替兒子娶媳婦,最後耗盡餘生給兒子兒媳當牛做馬。
即便如此,這父母出門去還將胸脯挺得筆直說:「我有兒子,遭的這些罪都是福。那些沒兒子的想遭這茬罪也沒機會。」
在無知者眼裡,兒子是天上的祥雲,女兒是水溝里的淤泥。他們總能用各種奇葩的句子自圓其說。
比如「等我百年後,有兒子摔盆。」
首先,這是封建迷信。其次,現在都已經嚴格要求火化,再過幾十年後哪裡還流行摔盆。
可有些人非是不信。一輩子吃苦受累,就為了閉眼的時候能有個所謂的「體面」。
盧慧的父親在狹隘的生活環境影響下,徹徹底底被洗了腦。他的心態年輕時還算淡定,隨著二女兒的出嫁和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焦躁。
當地的風俗,一個人故去後若沒有兒子摔盆就要由侄子代勞。
也正是抓住這一點,大伯打起了自己弟弟的主意。
04.
一個人愚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愚昧又固執。
等盧慧得知堂哥結婚從自己父母手裡「借」走10萬塊的事情時,一切都已經發生過了。
堂哥沒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後就外出務工。在外面談了個女朋友,對方條件一般,娘家風俗卻很「貴重」。光彩禮就要了18萬8,還不算上首飾衣服等禮品。
也就是說,堂哥娶個媳婦至少要花30萬。大伯明顯沒有這麼多錢,東拼西湊仍舊不夠。最終將主意打到自己弟弟身上。
盧慧的父親本就重親情。聽說侄子結婚要用錢,哥哥嫂子又一遍遍地到家裡哭窮打感情牌。多年不在家的侄子也頻頻登門。親情的狂轟濫炸讓他不由自主地心軟。
考慮到自己沒有兒子,哥嫂又信誓旦旦地承諾往後侄子給他當兒子用。
哥哥又誠懇地說:「弟弟,你家兩個女孩壓力小,借10萬給侄子結婚用。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
就因為一句「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盧慧的父親從大半輩子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6萬里拿出10萬「借」給了侄子。
用他的話來說,這叫投資親情。
等盧慧得知後,提醒父親儘快將這筆錢討回來,父親卻固執地說:「大人的事還輪不到你個丫頭片子管。」
05.
跟父親溝通無果後,盧慧就已經清楚這10萬塊錢根本不可能再收回來。
想起來自己這麼努力就為了能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多掙錢買房子將父母從老家那烏煙瘴氣的環境中接出來。卻沒料到,父親根本等不及,他將一切都壓在了那片悲哀的鄉土裡。
甚至不惜為了那個根本指望不上的侄子,跟自己親生女兒鬧掰。
盧慧說:「父母省吃儉用攢下十幾萬,堂哥結婚張口借十萬,明知不會還。還要裝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實在太可惡。」
她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儘早明白過來,不要在往後的日子裡繼續被所謂的「親情」迷惑。
她說:「我其實不是心疼那10萬塊錢。我真正心疼的是父母的省吃儉用。他們的一生實在太苦了,連帶著我和妹妹的童年。
我真沒想到,有一天他願意拿出10萬塊錢,去換一個不確定的『摔盆』。」
要知道,在很多偏遠地區,長輩們的思想已經完全固化。他們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不願意跟著社會一起前進發展。只想留在自己的認知里,哪怕那個認知徹頭徹尾就是個錯誤。
時至今日,類似於盧慧家鄉「侄子比閨女親」的地域仍舊不在少數。
在這裡,唯晨只想說:長輩們,無論您生了兒子還是女兒。在有生之年如果能夠對自己好點,就不要將生活過得太苛刻。
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風俗,也不是別人的「口水」。幸福是你吃飽後有個強健的體魄,穿暖衣時由內而外感受到的溫熱。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有些地方「侄子比閨女親」的觀點?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父母省吃儉用攢下十幾萬,堂哥結婚借十萬:你家壓力小
文/唯晨
01.
生活中很多人在親情中犯了糊塗,最終親人變仇人。
老話雖然拚命強調「親兄弟明算賬」但在一些人眼裡完全跟廢話一樣。他們認為親人的親,主要體現在部分你我,若是明算了賬,便玷污了「親人」這個詞。
打臉的是,到最後往往那些明算賬的親情仍舊相互敬重,而那些部分你我的親人之間則「打」的不可開交。
說到底,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沒有邊界感和拎不清所導致的情感失衡。
要知道親情和人脈是兩碼事,直系血親叫親情,旁系血親則叫親戚,而親戚則是人脈的一種。
思文有一場脫口秀調侃了自己跟婆婆的關係。她在台上幽默地說:「我覺得婆媳相處其實一點都不難,最重要的就是要花錢。」台下笑聲一片。
她之所以能說中大家的笑點,完全是因為這句話來源於生活,且發自內心。
要知道,經濟在人際關係中確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非直系血親的親情中,這種人脈想要維繫好,基本上都要靠利益或者花錢。
關於親戚之間因借錢而略顯親近,和因為討債而反目成仇的例子實在太多。
今年24歲的盧慧就遇到了件讓她十分憋氣又無能為力的事情。
02.
盧慧只有一個妹妹,姐妹二人從小就被奶奶嫌棄。奶奶只喜歡大伯家的哥哥,對大伯母和自己媽媽完全兩種態度,對她們更是跟看不見一樣。
她們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沒什麼大能耐,經濟來源除了種地還偶爾跟著施工隊外出接點零活。
農村對沒有兒子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歧視。這件事情對盧慧的父母影響很大,她從小就知道由於自己和妹妹是女孩子,父母一直被人笑話。
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掙錢在城裡買房子把父母接走。
果然,盧慧的成績一直拔尖,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從來都是老師標榜的優等生。反倒是她的妹妹,不過僅小她3歲,心思一點都不成熟。注意力從來不在學習上。
初中沒讀完就撐不下去,最後沒參加中考,去讀了5年制技校。
妹妹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盧慧大學還沒畢業。掙錢後的妹妹是個月光族,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自己花。更別提能考慮將來買房把父母從村裡接走。
再後來,妹妹談了個男朋友,對方弔兒郎當但妹妹喜歡。執拗不下只好隨了她。
小女兒嫁人後,父親明顯有些慌。畢竟,在此之前他並沒深刻地體會到「老無所依」這個詞。
小女兒出嫁後很少回娘家,偶爾回去一次也是待不多會便走。而大女兒盧慧則遠在外地讀書。一年也就回來兩次。有時候暑假還做兼職不回家。
03.
內心孤單的人最容易被人蠱惑,特別是當對方營造出美好夢境時,簡直會奮不顧身往陷阱里跳。
再說盧慧的大伯,大伯跟父親一樣是個土裡刨食的窮人,唯一不同的是大伯家有兒子。
要知道在他們心目中,有兒子就是有希望。傾盡所能也要供兒子讀書,然後掏空家底替兒子娶媳婦,最後耗盡餘生給兒子兒媳當牛做馬。
即便如此,這父母出門去還將胸脯挺得筆直說:「我有兒子,遭的這些罪都是福。那些沒兒子的想遭這茬罪也沒機會。」
在無知者眼裡,兒子是天上的祥雲,女兒是水溝里的淤泥。他們總能用各種奇葩的句子自圓其說。
比如「等我百年後,有兒子摔盆。」
首先,這是封建迷信。其次,現在都已經嚴格要求火化,再過幾十年後哪裡還流行摔盆。
可有些人非是不信。一輩子吃苦受累,就為了閉眼的時候能有個所謂的「體面」。
盧慧的父親在狹隘的生活環境影響下,徹徹底底被洗了腦。他的心態年輕時還算淡定,隨著二女兒的出嫁和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焦躁。
當地的風俗,一個人故去後若沒有兒子摔盆就要由侄子代勞。
也正是抓住這一點,大伯打起了自己弟弟的主意。
04.
一個人愚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愚昧又固執。
等盧慧得知堂哥結婚從自己父母手裡「借」走10萬塊的事情時,一切都已經發生過了。
堂哥沒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後就外出務工。在外面談了個女朋友,對方條件一般,娘家風俗卻很「貴重」。光彩禮就要了18萬8,還不算上首飾衣服等禮品。
也就是說,堂哥娶個媳婦至少要花30萬。大伯明顯沒有這麼多錢,東拼西湊仍舊不夠。最終將主意打到自己弟弟身上。
盧慧的父親本就重親情。聽說侄子結婚要用錢,哥哥嫂子又一遍遍地到家裡哭窮打感情牌。多年不在家的侄子也頻頻登門。親情的狂轟濫炸讓他不由自主地心軟。
考慮到自己沒有兒子,哥嫂又信誓旦旦地承諾往後侄子給他當兒子用。
哥哥又誠懇地說:「弟弟,你家兩個女孩壓力小,借10萬給侄子結婚用。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
就因為一句「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盧慧的父親從大半輩子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6萬里拿出10萬「借」給了侄子。
用他的話來說,這叫投資親情。
等盧慧得知後,提醒父親儘快將這筆錢討回來,父親卻固執地說:「大人的事還輪不到你個丫頭片子管。」
05.
跟父親溝通無果後,盧慧就已經清楚這10萬塊錢根本不可能再收回來。
想起來自己這麼努力就為了能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多掙錢買房子將父母從老家那烏煙瘴氣的環境中接出來。卻沒料到,父親根本等不及,他將一切都壓在了那片悲哀的鄉土裡。
甚至不惜為了那個根本指望不上的侄子,跟自己親生女兒鬧掰。
盧慧說:「父母省吃儉用攢下十幾萬,堂哥結婚張口借十萬,明知不會還。還要裝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實在太可惡。」
她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儘早明白過來,不要在往後的日子裡繼續被所謂的「親情」迷惑。
她說:「我其實不是心疼那10萬塊錢。我真正心疼的是父母的省吃儉用。他們的一生實在太苦了,連帶著我和妹妹的童年。
我真沒想到,有一天他願意拿出10萬塊錢,去換一個不確定的『摔盆』。」
要知道,在很多偏遠地區,長輩們的思想已經完全固化。他們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不願意跟著社會一起前進發展。只想留在自己的認知里,哪怕那個認知徹頭徹尾就是個錯誤。
時至今日,類似於盧慧家鄉「侄子比閨女親」的地域仍舊不在少數。
在這裡,唯晨只想說:長輩們,無論您生了兒子還是女兒。在有生之年如果能夠對自己好點,就不要將生活過得太苛刻。
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風俗,也不是別人的「口水」。幸福是你吃飽後有個強健的體魄,穿暖衣時由內而外感受到的溫熱。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有些地方「侄子比閨女親」的觀點?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