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作者|宛平城主 編輯|霄霄
人生長路漫漫,關鍵的選擇只有幾步,有的時候,一步不同,步步都不同。
我的一個朋友小言,深圳工作五年,小孩剛出生,看著深圳均價8-10萬的房子,特別惆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買得起深圳的房子。
而此刻,也是工作五年,我和我老公已經擁有一套在深圳南山的學位房,目前單價已經8萬以上,價值800萬。
是父母資助更多?並不是,父母資助只有20萬;我們工資更高?幾乎持平。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聽我慢慢道來。
01 一步不同,步步都不同我和小嚴是研究生同學。五年前,我和他同時參加工作,由於同專業,我們工作收入差別都不大。當時的深圳,房價已經很高了,均價3萬,想想都咋舌,動輒幾百萬的房子,首付至少上百萬,對於家庭都不富裕的我們來說,是一筆難以想像的數字。
我們當時推算,即使首付100萬,靠我們到手的工資,也要至少7-8年凈收入才能買得起吧。
兩年過去了,我們手裡都小有積蓄,當時我們都分別談了對象。此時,我們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小嚴拿出兩年的積蓄20萬,回老家把家裡的房子全部翻新了一遍,三層別墅小洋樓,還有花園小池塘,看著照片就很美,很快,他們就風風光光地把婚結了。
而我和我先生,手裡也是20萬的積蓄,動了一個念頭:哪怕40平米,也要在深圳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於是,我們開始一邊湊錢一邊看房子。當時,我們確實非常難以啟齒而又不得不向父母要了20萬資助,外加由於公司性質,申請到消費貸20萬,終於七拼八湊,湊到了60萬首付。
最終,我們選定了深圳前海一套不到50平米的小房子,總價150萬,首付只要45萬,外加稅費中介費,剛好能夠搞定。
當時的深圳前海,儘管有自貿區的風聲,但是一切配套都沒起來,沒有地鐵直達,公交車從福田中心過去,至少1.5小時。
第三年,小嚴和他媳婦過得很幸福,兩個人每月收入存起來,很快一年又存了15萬;我們過得很苦逼,每月房貸一萬多,吞噬了一部分收入,同時每月信用貸20萬需要還本金和利息,每月又要掏出去近5000元。
為了還房貸,我們想盡辦法省錢,同時把買的房子租出去了,租金4000元,然後我們再與其他同事合租,每月只需要付租金2000元,這樣每月還能省下2000元。
第四年,小嚴工作太忙,幾乎很少回老家,別墅小洋樓已經沒什麼機會住了。而我們,突然在某個下午,接到中介電話,說有人想買我們的房子,出價200萬。
02 賣還是不賣?當時身邊很多朋友,買完房子之後,從此就安心還房貸了,兩耳不聞房地產,再也不關心市場和行情,他們也不會賣。
而我和我老公,從房子買到手之後,就一直把房子高價掛在鏈家平台,我們就能隨時知道市場的行情。
所以,當我們知道房子漲價了,我們決定把房子賣了。賣掉這套房子,意味著我們賺了50萬,儘管負債很多,但是我們沒有急於還掉負債,而是選擇:換一套大房子,49平米太小了。
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深圳房價即將騰飛,也不知道在沒有看好下一套房子時先把手上的房子賣掉,是非常不划算的行為,但是市場很快就告訴我們,要行動了。
我們當時是周六賣的房子,周日就開始看房子。很快我們就傻眼了,周日上午看完的房子,下午就賣掉了。周日下午看完的房子,周一早上通知我們已經賣掉了。
我們開始警覺了,必須趕緊、立刻、馬上買到房子。
從賣掉房子的後一周,整個周一到周五,我們白天上班,晚上看房,終於在周五晚上,我們定下來一套房子,地點在南山,學區房,總價360萬,首付120萬,同時借了20萬消費貸。也就是說,我們從賣掉小房子,到買大房子,只花了一周的時間。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深圳房價首先實現翻倍。
第五年年底,也就是我們買完房子幾個月後,房子翻倍到720萬,第二年,由於是學位房,緩慢上漲,目前市場價至少800萬。
03 同樣的條件,不一樣的結果小嚴和他的愛人,我和我的愛人,幾乎相同的條件,參加工作時間接近,收入相當,家庭條件相當,但是此刻,我們擁有了一套接近800萬的房子,而小嚴的別墅,幾乎沒有升值太多。
而小嚴看著深圳均價從3萬飆升至6萬、7萬、8萬的房子,又打算在深圳一直工作下去,更加惆悵了。
回想這一路,我覺得我們的差別在這些方面:
第一個差別,是眼光的差別。
在房地產還沒有成為「投資首選」時,很多人只是把「買房」當作一個任務,而我們一開始就把「在深圳買房」當作一個目標,我們從來沒有考慮回老家買房子,儘管在家裡買房子或者蓋房子,會特別光鮮,感覺自己終於工作了,有能力回報父母了,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在深圳買房子。
第二個差別,是膽量的差別。
剛開始工作,在家庭本身條件一般時,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通過消費貸買房的。大部分剛工作的人都想著省錢,攢錢,把錢存夠了再考慮買房,而我們在剛開始工作兩年,就選擇了消費貸買房,並且選擇把房子租出去,以租抵貸,實現了買房「先上車」。
第三個差別,是思維的差別。
很多我們身邊的朋友,五年之後還是一套小房子,或者房子由於地段原因,上漲不多;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套近100平米、市值接近800萬、在深圳核心區的學位房。
這其中最根本的差別,是我們在買房過程中,把房子當做一件「投資品」,既然是「投資」,就要看哪裡上漲的空間大,哪種類型的房子上漲快。
在大家都按自己的預算,去選擇一套能負擔得起的房子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就方向明確,只買深圳核心地區的房子,也就是福田和南山,哪怕小一點沒關係;而且堅定的只買學位房,並且只買核心地區排名前幾的學位房,哪怕破舊一點也沒關係。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我們實現了「小房換大房」。
這就是我和小嚴的故事,在買房上不同的選擇,讓我們最終資產差距800萬。
我們沒有被眼前困難嚇倒,通過「先上車再說」,到「小房換大房」,實現了在深圳擁有800萬的房產。
再之後,我們又買房、賣房多次。身邊的朋友戲言,我們買房子跟「買白菜」一樣速度。我認為,這也正是因為我和我老公,在買房上的「思維堅決一致」,以及願意「短時間吃苦,換長遠回報」的心理。
我們後來把買房的經歷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當時在二、三線城市,房子還沒開始大漲時,很多朋友聽了我們的經歷後,也「以租抵貸」,再買二套,最終抓住了城市發展的機會,實現了資產的上漲。
工作五年,父母只給20萬,我如何在深圳買下了800萬的房子?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作者|宛平城主 編輯|霄霄
人生長路漫漫,關鍵的選擇只有幾步,有的時候,一步不同,步步都不同。
我的一個朋友小言,深圳工作五年,小孩剛出生,看著深圳均價8-10萬的房子,特別惆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買得起深圳的房子。
而此刻,也是工作五年,我和我老公已經擁有一套在深圳南山的學位房,目前單價已經8萬以上,價值800萬。
是父母資助更多?並不是,父母資助只有20萬;我們工資更高?幾乎持平。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聽我慢慢道來。
01 一步不同,步步都不同
我和小嚴是研究生同學。五年前,我和他同時參加工作,由於同專業,我們工作收入差別都不大。當時的深圳,房價已經很高了,均價3萬,想想都咋舌,動輒幾百萬的房子,首付至少上百萬,對於家庭都不富裕的我們來說,是一筆難以想像的數字。
我們當時推算,即使首付100萬,靠我們到手的工資,也要至少7-8年凈收入才能買得起吧。
兩年過去了,我們手裡都小有積蓄,當時我們都分別談了對象。此時,我們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小嚴拿出兩年的積蓄20萬,回老家把家裡的房子全部翻新了一遍,三層別墅小洋樓,還有花園小池塘,看著照片就很美,很快,他們就風風光光地把婚結了。
而我和我先生,手裡也是20萬的積蓄,動了一個念頭:哪怕40平米,也要在深圳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於是,我們開始一邊湊錢一邊看房子。當時,我們確實非常難以啟齒而又不得不向父母要了20萬資助,外加由於公司性質,申請到消費貸20萬,終於七拼八湊,湊到了60萬首付。
最終,我們選定了深圳前海一套不到50平米的小房子,總價150萬,首付只要45萬,外加稅費中介費,剛好能夠搞定。
當時的深圳前海,儘管有自貿區的風聲,但是一切配套都沒起來,沒有地鐵直達,公交車從福田中心過去,至少1.5小時。
第三年,小嚴和他媳婦過得很幸福,兩個人每月收入存起來,很快一年又存了15萬;我們過得很苦逼,每月房貸一萬多,吞噬了一部分收入,同時每月信用貸20萬需要還本金和利息,每月又要掏出去近5000元。
為了還房貸,我們想盡辦法省錢,同時把買的房子租出去了,租金4000元,然後我們再與其他同事合租,每月只需要付租金2000元,這樣每月還能省下2000元。
第四年,小嚴工作太忙,幾乎很少回老家,別墅小洋樓已經沒什麼機會住了。而我們,突然在某個下午,接到中介電話,說有人想買我們的房子,出價200萬。
02 賣還是不賣?
當時身邊很多朋友,買完房子之後,從此就安心還房貸了,兩耳不聞房地產,再也不關心市場和行情,他們也不會賣。
而我和我老公,從房子買到手之後,就一直把房子高價掛在鏈家平台,我們就能隨時知道市場的行情。
所以,當我們知道房子漲價了,我們決定把房子賣了。賣掉這套房子,意味著我們賺了50萬,儘管負債很多,但是我們沒有急於還掉負債,而是選擇:換一套大房子,49平米太小了。
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深圳房價即將騰飛,也不知道在沒有看好下一套房子時先把手上的房子賣掉,是非常不划算的行為,但是市場很快就告訴我們,要行動了。
我們當時是周六賣的房子,周日就開始看房子。很快我們就傻眼了,周日上午看完的房子,下午就賣掉了。周日下午看完的房子,周一早上通知我們已經賣掉了。
我們開始警覺了,必須趕緊、立刻、馬上買到房子。
從賣掉房子的後一周,整個周一到周五,我們白天上班,晚上看房,終於在周五晚上,我們定下來一套房子,地點在南山,學區房,總價360萬,首付120萬,同時借了20萬消費貸。也就是說,我們從賣掉小房子,到買大房子,只花了一周的時間。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深圳房價首先實現翻倍。
第五年年底,也就是我們買完房子幾個月後,房子翻倍到720萬,第二年,由於是學位房,緩慢上漲,目前市場價至少800萬。
03 同樣的條件,不一樣的結果
小嚴和他的愛人,我和我的愛人,幾乎相同的條件,參加工作時間接近,收入相當,家庭條件相當,但是此刻,我們擁有了一套接近800萬的房子,而小嚴的別墅,幾乎沒有升值太多。
而小嚴看著深圳均價從3萬飆升至6萬、7萬、8萬的房子,又打算在深圳一直工作下去,更加惆悵了。
回想這一路,我覺得我們的差別在這些方面:
第一個差別,是眼光的差別。
在房地產還沒有成為「投資首選」時,很多人只是把「買房」當作一個任務,而我們一開始就把「在深圳買房」當作一個目標,我們從來沒有考慮回老家買房子,儘管在家裡買房子或者蓋房子,會特別光鮮,感覺自己終於工作了,有能力回報父母了,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在深圳買房子。
第二個差別,是膽量的差別。
剛開始工作,在家庭本身條件一般時,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通過消費貸買房的。大部分剛工作的人都想著省錢,攢錢,把錢存夠了再考慮買房,而我們在剛開始工作兩年,就選擇了消費貸買房,並且選擇把房子租出去,以租抵貸,實現了買房「先上車」。
第三個差別,是思維的差別。
很多我們身邊的朋友,五年之後還是一套小房子,或者房子由於地段原因,上漲不多;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套近100平米、市值接近800萬、在深圳核心區的學位房。
這其中最根本的差別,是我們在買房過程中,把房子當做一件「投資品」,既然是「投資」,就要看哪裡上漲的空間大,哪種類型的房子上漲快。
在大家都按自己的預算,去選擇一套能負擔得起的房子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就方向明確,只買深圳核心地區的房子,也就是福田和南山,哪怕小一點沒關係;而且堅定的只買學位房,並且只買核心地區排名前幾的學位房,哪怕破舊一點也沒關係。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我們實現了「小房換大房」。
這就是我和小嚴的故事,在買房上不同的選擇,讓我們最終資產差距800萬。
我們沒有被眼前困難嚇倒,通過「先上車再說」,到「小房換大房」,實現了在深圳擁有800萬的房產。
再之後,我們又買房、賣房多次。身邊的朋友戲言,我們買房子跟「買白菜」一樣速度。我認為,這也正是因為我和我老公,在買房上的「思維堅決一致」,以及願意「短時間吃苦,換長遠回報」的心理。
我們後來把買房的經歷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當時在二、三線城市,房子還沒開始大漲時,很多朋友聽了我們的經歷後,也「以租抵貸」,再買二套,最終抓住了城市發展的機會,實現了資產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