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劉裕在平定東晉末期的桓玄之亂後,逐漸掌控了東晉權柄,並通過一系列的北伐功績,奠定了自己在江左的威望,最終接受晉恭帝禪讓稱帝建立劉宋。值得思考的是,劉裕北伐南燕、譙蜀、後秦,對內平定盧循叛亂等一系列軍事功績,依舊沒能阻止劉毅勾結門閥士族力量反叛作亂的出現。可見劉裕當時尚未解除東晉國祚一百多年當中,一直主導江左政權的門閥政治所打造的門閥壁壘。東晉門閥政治的影響,成為劉裕稱帝之前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
因此,劉裕在義熙年間施行改革,一改以往東晉門閥政治下士族壟斷朝堂的局面,整頓官場打壓不作為士族官員,任用寒士改變人才選拔機制,施行土斷改革提升賦役,以及其他諸多改革措施。其中土斷改革,是劉裕突破影響東晉百年門閥壁壘的重要措施。劉裕的「義熙土斷」,跟東晉中葉桓溫的「庚戌土斷」是東晉兩次影響較大的土斷改革,相較桓溫的土斷改革,劉裕的土斷改革更加徹底,為劉裕稱帝之路奠定了基礎。
劉裕所面對的義熙政局,及其推行土斷的原因分析土斷,是為解決戰亂期間僑置所帶來的問題。永嘉之亂後,北人南渡江東成為僑人,東晉朝廷為安撫南來僑人,僑置州、郡、縣安置僑人,並給予賦役優撫。可隨著江左政權偏安日久,僑人及僑置州郡縣產生問題便凸顯出來。其中影響較重的問題,是江東士族強佔南渡人口,造成東晉賦役減少。而土斷能歸籍士族所佔人口,增加戶籍便能增加朝廷賦役。但在參與強佔人口的東晉門閥士族參與的門閥政治局面下,土斷改革便難以推行。劉裕之所以在推行「義熙土斷」,便是與東晉士族門閥強佔人口之流弊日久有著很大關係。當然了,劉裕所推「義熙土斷」與當時政局,以及自己崛起之路中所遇到的門閥士族阻礙力量有著重要聯繫。
先來看劉裕所面多的義熙政局如何?公元405年,劉裕在起兵推翻桓玄建立的桓楚政權之後,重新擁立晉安帝複位,晉安帝複位後的第一個年號便是義熙。劉裕因平亂之功,得以在義熙四年入朝執掌東晉朝政大權。而掌控朝政之後的劉裕,就面臨了如當初桓溫在打破司馬昱壓制後入朝掌權後相同的問題,那便是自身在朝中威望不夠的弊端。因此,劉裕選擇了 跟桓溫相同的方式,通過北伐建功來打造自身在朝中的聲望。義熙五年,劉裕率軍北上,並於次年覆滅南燕政權。義熙六年,東晉內部盧循、徐道覆起兵,劉裕率軍回到江東,平定叛亂。義熙八年,荊州劉毅勾連陳郡謝氏謝混、高平郗氏郗僧施叛亂,劉裕率軍攻破江陵平定。平定劉毅後,劉裕掌控荊、江勢力,之後又西進伐蜀,於義熙九年消滅譙蜀政權。義熙九年,劉裕頒布改革新措,推行土斷。
在義熙土斷推出之前,劉裕所面臨的東晉內部局勢也並不安定。劉裕有滅南燕、平盧循之功績,但仍然發生了劉毅勾連門閥士族子弟反抗自己之事,便能明顯看出當時東晉內部,雖然經歷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父子得權,門閥政治已經日漸衰落,但門閥士族的力量在東晉朝中影響仍然存在。並且,劉裕作為寒門庶族崛起的代表,在江左維持百年的門閥士族政治環境下,顯而易見地並未得到東晉內部士族門閥的接納。這也便是在明知劉裕擁有能平定桓玄、滅南燕、定盧循的軍事力量,士族門閥子弟依舊敢於聯合荊州劉毅,反抗劉裕專政妄圖奪權的重要原因。在名士風氣、高門士族影響百年的東晉內部,庶族劉裕掌控東晉朝政所面臨的反抗,要比桓溫、桓玄這些人更多。門閥政治存在百年之久,士族門閥在江東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即便門閥政治逐漸衰落,但士族子弟在義熙年間,仍然是東晉朝堂的主要構成。在此政局之下,劉裕已經清楚,自己想要掌權甚至最終代晉稱帝,最大的阻礙便是東晉內部的士族門閥力量。如果不能讓這些力量,不再反抗自己,或者為自己所用,那麼劉裕自己難以在東晉末期亂世之中脫穎而出。由此便能知道劉裕推行「義熙土斷」的原因,正是為了消除東晉末期士族門閥對自己反抗和不滿。
劉裕在東晉末期想要最終崛起乃至稱帝,必須破除的便是影響東晉多年的士族門閥力量。而為什麼劉裕必須要通過土斷等方式,打擊士族門閥力量,原因有幾個:一是門閥政治和士族門閥在東晉影響很大。雖然劉裕巨有強大軍事,但僅是同何無忌等原北府軍將領重新組建的武力集團,與長期佔據東晉中樞和方鎮的士族門閥力量的影響還有不少差距,這對劉裕來說是非常大的隱患。二是如果不消除士族門閥所打造的崇尚名士風度、高門出身這些風氣,會影響自己掌控江左政權的穩固性。需要知道的是士族門閥在江左為保證其特權,甚至會特意強調士族門閥的高貴,因此讓當時江左風氣過於推崇出身。而劉裕寒門出身,如果不改變江左風氣,會不利於自己的專權。三是消除稱帝代晉的隱患,劉毅勾連士族子弟反抗自己的教訓,讓劉裕擔心士族力量過重,在朝中權勢過大,會成為自己專權、稱帝的阻礙。這也是劉毅推行土斷、任用寒士等改革的重要原因。簡而概之,士族門閥影響不除,劉裕稱帝之路必然困難重重,只有利用土斷等方案,突破士族門閥壁壘,才能順利掌權甚至稱帝。劉裕所推行「義熙土斷」的高明之處,恩威並施,削弱門閥士族力量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於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並省。——《宋書·武帝本紀》
劉裕所行土斷之法,相較桓溫更加高明。除了禁止士族豪強圈佔土地強佔人口、增補戶籍、合併僑置郡縣等土斷正常措施之外,劉裕還給予門閥士族留下緩和的餘地。「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是說留下晉陵一處地方不實行土斷改革。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士族門閥能夠在僅有的地區,保持自身家族的特權不會盡失,因此避免了士族門閥面對土斷產生的過激反抗;另一方面,只限晉陵保持士族們的特權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如果能夠保證土斷的正常實施,便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士族門閥的固有力量。換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便是既削弱了士族門閥在整體力量,又施加安撫讓士族門閥甘願接受劉裕的土斷改革。當然了,除了晉陵之地不行土斷的「恩」之外,劉裕還不忘施「威」震懾東晉內部有不臣之心的士族力量。「會稽餘姚唐亮復藏匿亡命千餘人。帝誅亮」,既然土斷是對士族門閥力量的打擊,自然會有士族力量不甘被削弱,會稽餘姚虞氏為江東士族,在劉裕推行土斷時,私藏千餘人不予上報戶籍,因此劉裕利用強硬手段,直接誅殺虞亮。這讓江東的士族門閥,看到了劉裕的土斷決心,因此土斷能夠較大程度的執行。
至於為什麼劉裕並未徹底消滅士族門閥的力量,當歸結於難以一下子消除士族影響的原因。結合歷史看,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士族子弟,在劉宋整朝朝堂之中都佔據重要地位,由此可見劉裕打壓士族力量的目的,並非為了徹底消除士族,而是要改變東晉士族門閥掌控朝政的現狀。士族門閥既然在江左發展百年,不是一時便可以徹底消滅,並且士族子弟也並非一無是處,士族門閥傳承有序家學興盛,這是士族子弟相對於寒士的優勢。因此劉裕需要考量自己掌權的朝堂之中,雖然不能再讓士族專權,但不能徹底斷絕士族子弟出仕,這是保證朝廷能夠正常運作的重要保障。簡而言之,劉裕既要打壓士族門閥,消除原有門閥政治的固有政權模式,又要讓士族門閥力量為自己所用,這也是皇權政治的需要。
這便能看出劉裕「義熙土斷」的高明之處了,不僅削弱了士族門閥的力量,突破了士族門閥在江東建造的門閥壁壘,讓自己稱帝之路得以順暢。給予士族保持特權的「晉陵不在斷例」,讓士族門閥所具備的政治作用為自己所用。靠著土斷改革的作用,劉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己在東晉內部士族門閥力量的阻礙。「義熙土斷」帶來的成效及發展的分析義熙土斷的最終成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劉裕通過土斷削弱了東晉內部士族對自己的反抗,自身權勢和對東晉中樞、方鎮的控制得到加強。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劉宋政權。雖然不能說義熙土斷是劉裕稱帝的全部原因,但卻是重要謀算。改變江左原有門閥政治的固有政權模式,恢復皇權政治的正常王朝政權模式,義熙土斷的作用功不可沒。劉裕登基之後,仍然繼續推行土斷之策,繼續保持對士族力量的壓制,可見劉裕對影響東晉百年的門閥政治仍然保持警惕。不過,值得深入探討的是,東晉王朝分別在咸和、咸康、興寧和義熙年間進行的四次土斷改革,其實並未完全根除掉土斷所要解決的僑人和僑置州郡縣所帶來的的問題。
桓溫主持的「庚戌土斷」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反制在其逐步掌控東晉權柄過程中,士族門閥力量對自己的壓制。桓溫通過土斷來震懾士族門閥,但因為當時門閥政治正值穩定發展期,士族門閥的影響在東晉極深,桓溫並未將土斷改革貫徹下去,因此也未能解決掉僑人、僑置州郡縣所引起的弊端。與桓溫所處的東晉中葉相比,劉裕所處的時代,門閥政治已經日薄西山,士族門閥的影響依舊不再強盛。但結合劉裕「義熙土斷」的「晉陵」策略,以及後世南四朝強佔人口等僑人、僑置州郡縣流弊仍在,可知即便門閥士族的力量削弱,但劉裕所行土斷改革依舊未能解決僑人僑置的問題。兩相對比,桓溫所圖是在門閥政治當中圖篡權掌控江東主導,而劉裕目的則是徹底用皇權政治取代門閥政治,這是兩者的不同。所以,桓溫只懲罰了一個司馬氏皇族的司馬玄,但劉裕卻真得動了真格,殺掉了士族門閥的餘姚虞氏的虞亮。但是打擊反抗自己的士族門閥力量,但又不想完全放棄士族門閥的力量為自己所用,又是桓溫和劉裕的共同目標。也正是由此,桓溫的庚戌土斷所真正影響並不大,而劉裕的義熙土斷也沒有真正解決土斷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
劉宋建立後,大明元年,王玄謨想要利用土斷改革,解決雍州僑人問題,但遭到了僑居雍州的大族反抗,加之當時僑人不願意登記戶籍,王玄謨的土斷並未能夠施行。甚至,王玄謨不得不放棄方鎮之職而入朝為官。以此例來看,雖然劉裕在東晉末期所施行的「義熙土斷」素來都被認為執行嚴苛,但依舊沒能改變原來僑人僑置州郡縣的問題。不僅如此,即便劉宋已經建立,劉裕已經不必再擔心門閥政治的影響,但是依舊並未落實土斷改革,徹底解決僑人、僑置州郡縣的弊端,原因何在?看河東大族對王玄謨土斷的反抗,及劉宋朝廷選擇退讓不再繼續堅持土斷雍州,便能知道即便在劉宋一朝,劉裕也不得不繼續允許在江東的士族門閥的存在。這是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士族門閥的影響仍然很大,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這除了跟皇權政治中的君王權謀有關之外,庶族出身的劉裕不得不藉助士族門閥一直以來在江左的影響有著很大的關係。也正是出於這個考量,即便稱帝的劉裕,也依舊不能用土斷來徹底割裂與士族門閥的聯繫。這也正好佐證了之前劉裕推行「義熙土斷」的真實目的,並非消除士族門閥,只為突破門閥壁壘,實現其稱帝的目標。總結劉裕在東晉門閥政治的衰落之時崛起,並且擁有北伐建功、平定叛亂的基礎,離奪權稱帝已是近在咫尺。不過,影響東晉政權百年之久的門閥政治,並不是寒門行伍出身的劉裕所能輕易改變的。盤亘江左百年的士族門閥,自然不願看到原本由自己掌控的東晉政權,被寒門劉裕輕易奪走。因此,士族門閥便對劉裕生出反抗之心,一如當初桓溫崛起時士族門閥對其的限制。不過,桓溫不敢破壞東晉中葉門閥政治的穩定局面,但劉裕卻敢於大刀闊斧的利用土斷來終結門閥政治、打擊士族門閥。
可是,劉裕又不得不面對江東士族的勢大,即便施行土斷改革,也仍然選擇恩威並存。這既能削弱東晉內部士族門閥的勢力,減弱其對自己的阻礙,又能讓士族力量屈從於自己的強硬手段並甘願接受「晉陵不行土斷」的特權優撫。由此,劉裕不僅利用土斷削弱了士族門閥的力量,打破江左士族門閥所打造的門閥壁壘,又能藉助士族門閥在江東的影響,繼續在自己掌權、稱帝後,利用士族力量鞏固自己的劉宋王朝。
劉裕「義熙土斷」探析,看劉裕如何用土斷突破稱帝前的門閥壁壘?
宋武帝劉裕在平定東晉末期的桓玄之亂後,逐漸掌控了東晉權柄,並通過一系列的北伐功績,奠定了自己在江左的威望,最終接受晉恭帝禪讓稱帝建立劉宋。值得思考的是,劉裕北伐南燕、譙蜀、後秦,對內平定盧循叛亂等一系列軍事功績,依舊沒能阻止劉毅勾結門閥士族力量反叛作亂的出現。可見劉裕當時尚未解除東晉國祚一百多年當中,一直主導江左政權的門閥政治所打造的門閥壁壘。東晉門閥政治的影響,成為劉裕稱帝之前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
因此,劉裕在義熙年間施行改革,一改以往東晉門閥政治下士族壟斷朝堂的局面,整頓官場打壓不作為士族官員,任用寒士改變人才選拔機制,施行土斷改革提升賦役,以及其他諸多改革措施。其中土斷改革,是劉裕突破影響東晉百年門閥壁壘的重要措施。劉裕的「義熙土斷」,跟東晉中葉桓溫的「庚戌土斷」是東晉兩次影響較大的土斷改革,相較桓溫的土斷改革,劉裕的土斷改革更加徹底,為劉裕稱帝之路奠定了基礎。
劉裕所面對的義熙政局,及其推行土斷的原因分析
土斷,是為解決戰亂期間僑置所帶來的問題。永嘉之亂後,北人南渡江東成為僑人,東晉朝廷為安撫南來僑人,僑置州、郡、縣安置僑人,並給予賦役優撫。可隨著江左政權偏安日久,僑人及僑置州郡縣產生問題便凸顯出來。其中影響較重的問題,是江東士族強佔南渡人口,造成東晉賦役減少。而土斷能歸籍士族所佔人口,增加戶籍便能增加朝廷賦役。但在參與強佔人口的東晉門閥士族參與的門閥政治局面下,土斷改革便難以推行。劉裕之所以在推行「義熙土斷」,便是與東晉士族門閥強佔人口之流弊日久有著很大關係。當然了,劉裕所推「義熙土斷」與當時政局,以及自己崛起之路中所遇到的門閥士族阻礙力量有著重要聯繫。
先來看劉裕所面多的義熙政局如何?公元405年,劉裕在起兵推翻桓玄建立的桓楚政權之後,重新擁立晉安帝複位,晉安帝複位後的第一個年號便是義熙。劉裕因平亂之功,得以在義熙四年入朝執掌東晉朝政大權。而掌控朝政之後的劉裕,就面臨了如當初桓溫在打破司馬昱壓制後入朝掌權後相同的問題,那便是自身在朝中威望不夠的弊端。因此,劉裕選擇了 跟桓溫相同的方式,通過北伐建功來打造自身在朝中的聲望。義熙五年,劉裕率軍北上,並於次年覆滅南燕政權。義熙六年,東晉內部盧循、徐道覆起兵,劉裕率軍回到江東,平定叛亂。義熙八年,荊州劉毅勾連陳郡謝氏謝混、高平郗氏郗僧施叛亂,劉裕率軍攻破江陵平定。平定劉毅後,劉裕掌控荊、江勢力,之後又西進伐蜀,於義熙九年消滅譙蜀政權。義熙九年,劉裕頒布改革新措,推行土斷。
在義熙土斷推出之前,劉裕所面臨的東晉內部局勢也並不安定。劉裕有滅南燕、平盧循之功績,但仍然發生了劉毅勾連門閥士族子弟反抗自己之事,便能明顯看出當時東晉內部,雖然經歷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父子得權,門閥政治已經日漸衰落,但門閥士族的力量在東晉朝中影響仍然存在。並且,劉裕作為寒門庶族崛起的代表,在江左維持百年的門閥士族政治環境下,顯而易見地並未得到東晉內部士族門閥的接納。這也便是在明知劉裕擁有能平定桓玄、滅南燕、定盧循的軍事力量,士族門閥子弟依舊敢於聯合荊州劉毅,反抗劉裕專政妄圖奪權的重要原因。在名士風氣、高門士族影響百年的東晉內部,庶族劉裕掌控東晉朝政所面臨的反抗,要比桓溫、桓玄這些人更多。門閥政治存在百年之久,士族門閥在江東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即便門閥政治逐漸衰落,但士族子弟在義熙年間,仍然是東晉朝堂的主要構成。在此政局之下,劉裕已經清楚,自己想要掌權甚至最終代晉稱帝,最大的阻礙便是東晉內部的士族門閥力量。如果不能讓這些力量,不再反抗自己,或者為自己所用,那麼劉裕自己難以在東晉末期亂世之中脫穎而出。由此便能知道劉裕推行「義熙土斷」的原因,正是為了消除東晉末期士族門閥對自己反抗和不滿。
劉裕在東晉末期想要最終崛起乃至稱帝,必須破除的便是影響東晉多年的士族門閥力量。而為什麼劉裕必須要通過土斷等方式,打擊士族門閥力量,原因有幾個:一是門閥政治和士族門閥在東晉影響很大。雖然劉裕巨有強大軍事,但僅是同何無忌等原北府軍將領重新組建的武力集團,與長期佔據東晉中樞和方鎮的士族門閥力量的影響還有不少差距,這對劉裕來說是非常大的隱患。二是如果不消除士族門閥所打造的崇尚名士風度、高門出身這些風氣,會影響自己掌控江左政權的穩固性。需要知道的是士族門閥在江左為保證其特權,甚至會特意強調士族門閥的高貴,因此讓當時江左風氣過於推崇出身。而劉裕寒門出身,如果不改變江左風氣,會不利於自己的專權。三是消除稱帝代晉的隱患,劉毅勾連士族子弟反抗自己的教訓,讓劉裕擔心士族力量過重,在朝中權勢過大,會成為自己專權、稱帝的阻礙。這也是劉毅推行土斷、任用寒士等改革的重要原因。簡而概之,士族門閥影響不除,劉裕稱帝之路必然困難重重,只有利用土斷等方案,突破士族門閥壁壘,才能順利掌權甚至稱帝。
劉裕所推行「義熙土斷」的高明之處,恩威並施,削弱門閥士族力量
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於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並省。——《宋書·武帝本紀》
劉裕所行土斷之法,相較桓溫更加高明。除了禁止士族豪強圈佔土地強佔人口、增補戶籍、合併僑置郡縣等土斷正常措施之外,劉裕還給予門閥士族留下緩和的餘地。「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是說留下晉陵一處地方不實行土斷改革。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士族門閥能夠在僅有的地區,保持自身家族的特權不會盡失,因此避免了士族門閥面對土斷產生的過激反抗;另一方面,只限晉陵保持士族們的特權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如果能夠保證土斷的正常實施,便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士族門閥的固有力量。換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便是既削弱了士族門閥在整體力量,又施加安撫讓士族門閥甘願接受劉裕的土斷改革。當然了,除了晉陵之地不行土斷的「恩」之外,劉裕還不忘施「威」震懾東晉內部有不臣之心的士族力量。「會稽餘姚唐亮復藏匿亡命千餘人。帝誅亮」,既然土斷是對士族門閥力量的打擊,自然會有士族力量不甘被削弱,會稽餘姚虞氏為江東士族,在劉裕推行土斷時,私藏千餘人不予上報戶籍,因此劉裕利用強硬手段,直接誅殺虞亮。這讓江東的士族門閥,看到了劉裕的土斷決心,因此土斷能夠較大程度的執行。
至於為什麼劉裕並未徹底消滅士族門閥的力量,當歸結於難以一下子消除士族影響的原因。結合歷史看,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士族子弟,在劉宋整朝朝堂之中都佔據重要地位,由此可見劉裕打壓士族力量的目的,並非為了徹底消除士族,而是要改變東晉士族門閥掌控朝政的現狀。士族門閥既然在江左發展百年,不是一時便可以徹底消滅,並且士族子弟也並非一無是處,士族門閥傳承有序家學興盛,這是士族子弟相對於寒士的優勢。因此劉裕需要考量自己掌權的朝堂之中,雖然不能再讓士族專權,但不能徹底斷絕士族子弟出仕,這是保證朝廷能夠正常運作的重要保障。簡而言之,劉裕既要打壓士族門閥,消除原有門閥政治的固有政權模式,又要讓士族門閥力量為自己所用,這也是皇權政治的需要。
這便能看出劉裕「義熙土斷」的高明之處了,不僅削弱了士族門閥的力量,突破了士族門閥在江東建造的門閥壁壘,讓自己稱帝之路得以順暢。給予士族保持特權的「晉陵不在斷例」,讓士族門閥所具備的政治作用為自己所用。靠著土斷改革的作用,劉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己在東晉內部士族門閥力量的阻礙。
「義熙土斷」帶來的成效及發展的分析
義熙土斷的最終成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劉裕通過土斷削弱了東晉內部士族對自己的反抗,自身權勢和對東晉中樞、方鎮的控制得到加強。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劉宋政權。雖然不能說義熙土斷是劉裕稱帝的全部原因,但卻是重要謀算。改變江左原有門閥政治的固有政權模式,恢復皇權政治的正常王朝政權模式,義熙土斷的作用功不可沒。劉裕登基之後,仍然繼續推行土斷之策,繼續保持對士族力量的壓制,可見劉裕對影響東晉百年的門閥政治仍然保持警惕。不過,值得深入探討的是,東晉王朝分別在咸和、咸康、興寧和義熙年間進行的四次土斷改革,其實並未完全根除掉土斷所要解決的僑人和僑置州郡縣所帶來的的問題。
桓溫主持的「庚戌土斷」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反制在其逐步掌控東晉權柄過程中,士族門閥力量對自己的壓制。桓溫通過土斷來震懾士族門閥,但因為當時門閥政治正值穩定發展期,士族門閥的影響在東晉極深,桓溫並未將土斷改革貫徹下去,因此也未能解決掉僑人、僑置州郡縣所引起的弊端。與桓溫所處的東晉中葉相比,劉裕所處的時代,門閥政治已經日薄西山,士族門閥的影響依舊不再強盛。但結合劉裕「義熙土斷」的「晉陵」策略,以及後世南四朝強佔人口等僑人、僑置州郡縣流弊仍在,可知即便門閥士族的力量削弱,但劉裕所行土斷改革依舊未能解決僑人僑置的問題。兩相對比,桓溫所圖是在門閥政治當中圖篡權掌控江東主導,而劉裕目的則是徹底用皇權政治取代門閥政治,這是兩者的不同。所以,桓溫只懲罰了一個司馬氏皇族的司馬玄,但劉裕卻真得動了真格,殺掉了士族門閥的餘姚虞氏的虞亮。但是打擊反抗自己的士族門閥力量,但又不想完全放棄士族門閥的力量為自己所用,又是桓溫和劉裕的共同目標。也正是由此,桓溫的庚戌土斷所真正影響並不大,而劉裕的義熙土斷也沒有真正解決土斷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
劉宋建立後,大明元年,王玄謨想要利用土斷改革,解決雍州僑人問題,但遭到了僑居雍州的大族反抗,加之當時僑人不願意登記戶籍,王玄謨的土斷並未能夠施行。甚至,王玄謨不得不放棄方鎮之職而入朝為官。以此例來看,雖然劉裕在東晉末期所施行的「義熙土斷」素來都被認為執行嚴苛,但依舊沒能改變原來僑人僑置州郡縣的問題。不僅如此,即便劉宋已經建立,劉裕已經不必再擔心門閥政治的影響,但是依舊並未落實土斷改革,徹底解決僑人、僑置州郡縣的弊端,原因何在?看河東大族對王玄謨土斷的反抗,及劉宋朝廷選擇退讓不再繼續堅持土斷雍州,便能知道即便在劉宋一朝,劉裕也不得不繼續允許在江東的士族門閥的存在。這是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士族門閥的影響仍然很大,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這除了跟皇權政治中的君王權謀有關之外,庶族出身的劉裕不得不藉助士族門閥一直以來在江左的影響有著很大的關係。也正是出於這個考量,即便稱帝的劉裕,也依舊不能用土斷來徹底割裂與士族門閥的聯繫。這也正好佐證了之前劉裕推行「義熙土斷」的真實目的,並非消除士族門閥,只為突破門閥壁壘,實現其稱帝的目標。
總結
劉裕在東晉門閥政治的衰落之時崛起,並且擁有北伐建功、平定叛亂的基礎,離奪權稱帝已是近在咫尺。不過,影響東晉政權百年之久的門閥政治,並不是寒門行伍出身的劉裕所能輕易改變的。盤亘江左百年的士族門閥,自然不願看到原本由自己掌控的東晉政權,被寒門劉裕輕易奪走。因此,士族門閥便對劉裕生出反抗之心,一如當初桓溫崛起時士族門閥對其的限制。不過,桓溫不敢破壞東晉中葉門閥政治的穩定局面,但劉裕卻敢於大刀闊斧的利用土斷來終結門閥政治、打擊士族門閥。
可是,劉裕又不得不面對江東士族的勢大,即便施行土斷改革,也仍然選擇恩威並存。這既能削弱東晉內部士族門閥的勢力,減弱其對自己的阻礙,又能讓士族力量屈從於自己的強硬手段並甘願接受「晉陵不行土斷」的特權優撫。由此,劉裕不僅利用土斷削弱了士族門閥的力量,打破江左士族門閥所打造的門閥壁壘,又能藉助士族門閥在江東的影響,繼續在自己掌權、稱帝後,利用士族力量鞏固自己的劉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