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宋開封對木材的需求量,《長編》中有相關記載:
三司言在京營繕,歲用材木凡三十萬,請下陝西轉運司收市之。詔減三之一,仍令官自遣人就山和市,無得抑配於民。
而記載中所描述的「歲用材木凡三十萬」也僅僅只是包括官方修建所需的木材消耗量,如果加上民間的木材需求量,那所需的數額定當會遠高於此。
北宋之繁榮是後世所公認的,在這種繁榮的背景之下形成奢靡之風也便在所難免,這一點從北宋京師對木材的需求也可略窺一二,《長編》對這件事進行了相關記載,但此記載終究太過籠統,欲真正體會北宋的奢侈,我們還需要對北宋不同時期開封的木材需求做一個相對詳細的了解。 ▲開封建築一、北宋開封不同時期的木材需求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因此大型建築的修建往往伴隨著對木材的大量需求,加上北宋從建國到滅亡,對皇城和相關建築的興建與修繕從未停止過,所以對木材的需求量極為龐大。下面將以此為切入點,對北宋開封不同時期的木材需求做探究。
宋初,為了展現建國初期的新氣象,改善皇室的居住環境,修建壯麗的皇宮成為了皇室的當務之急,這種情況之下,宋太祖命令手下工匠畫出隋唐時期洛陽宮殿的構造圖,隨後按照圖紙將京師皇宮重新修繕,對於此事《宋史》也有詳細記載:「建隆三年(962年),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不難想像,如此大規模的皇宮改造必定會大興土木,耗費無數木材。
宋初之後便到了政局穩定的真宗、仁宗時期,伴隨著社會穩定,經濟平穩且快速的增長,統治者自然而然的興起了修建大規模宮殿的想法,最具有代表性的還屬真宗時期修建的玉清昭應宮,為了讓原本土質疏鬆不適合興建土木的地區能順利建造出玉清昭應宮,就派遣數萬工匠每天從京師以北取土填向此地,勞役不可謂不繁重,而建造用的木材更是「凡用材木,莫非楩楠。竊聞天下出產之處,收市至多,搬運赴宮,尤傷人力,雖雲只役軍匠,寧免煩擾平民!」 ▲玉清昭應宮
到了宋神宗在位時期,神宗原本意識到以往京師所需木材甚多太過奢靡,也下令減少木材使用量,奈何三司大火,將原有建築焚燒殆盡,神宗不得不下令重建三司並藉此機會擴大規模,這樣一來,京師對木材的需求又變得極為龐大。
北宋末期,也是北宋京師對木材需求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究其原因還是徽宗好大喜功,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在京師大興土木,以此來掩飾北宋王朝的奄奄一息,保和殿、玉清神霄宮以及萬歲山都是在那一時期修建起來的,這麼多大工程的同時進行深深加重了木材供應地的負擔,為了不耽誤工程,徽宗更是舉全國之力為開封供應木材,百姓負擔加重,北宋加速走向了萬丈深淵。二、北宋對木材的管理制度在大量消耗木材的同時,浪費問題逐漸凸顯,如何發揮木材的價值,使其充分得到利用,是北宋王朝面臨的問題,必須把木材從接受儲存到使用回收這一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這才能將木材的無故損耗降到最低。
「接收—儲存—使用—回收」管理制度
宋初建立了關於木材使用的「接收—儲存—使用—回收」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的減少了木材使用過程中的浪費。
對於各地運送過來的木材,太祖時期便設立竹木務進行接收,其主要接收木材還是源自秦隴地區水運而來的,當然,該機構的職能除了接收木材之外,還負責對商人運往開封販賣木材進行抽稅,對此《宋史》中有詳細記載:「竹木務,掌修諸路水運材植及抽算諸河商販竹木,以給內外營造之用。」
木材接受之後馬上就會被儲存備用,負責這一步驟的機構有過轉變,在太祖建隆初年,負責接收木材的竹木務與作坊物料庫第三界同樣具有儲存之職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竹木務這一職能慢慢被淡化,接收後的木材全部交予作坊物料庫第三界進行儲存。 ▲木材管理
隨之而來的便是木材的使用,這一過程會根據建造過程之中對木材的需求將原材料進行加工,此職能主要由事材場負責,將儲存的砍伐的樹木加工為合適的尺寸以供使用,且事材場運往建造地的木材必須是全部經過加工的木材,如果發現是沒有加工過的原材料,那該機構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最後就是木材的回收,這一過程也是木材物盡其用最為關鍵的一步,對於建造過程中剩下的邊角料,有些是可以用作他處,所以宋朝專門設立退材場「掌受京城內外退棄材木,掄其長短有差,其曲直中度者以給營造,餘備薪爨。」對仍具有使用價值的剩餘木材進行二次處理,無法再次使用的便充當燃料,總之這所有措施都是為了充分保障木材的價值被全部利用完畢。
木材使用過程中的管理
在木材的使用過程之中,浪費行為更為明顯,其中又以虛報使用量和使用無度所造成的浪費最為突出。
例如宋初之時,負責營造工程的官員上報預計木材使用量為三千三百條,而後宋廷派遣官員再次審計後發現,整個工程從開始直至完工,共需要木材不過三百餘條,官員為了一己私利數十倍的虛報,所造成的浪費是極為驚人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宋廷也意識到必須制定一系列的監管制度來遏制這種不正之風,於是規定:「凡土木工匠之政、京都繕修隸三司修造案」,在三司修造案下設立東西八作司專門管轄京師的工程建設,遏制官員徇私舞弊的行為。 ▲古建築梁架結構
除了官員虛報之外,在建造過程之中還存在木材使用無度的情況,因為三司不能盡察,所以在實際建造過程之中是沒有辦法控制揮霍木材的現象的,對此宋真宗曾感嘆道:
「朕常以在京廨舍營宇所費材木,素無條約,三司不能盡察,因令事材場、八作司日具支用件狀進內。邇者閻承翰面陳官廨梁折,望傳宣給換,因知有此條約,不敢妄費。蓋念關西采市群木,軍民甚勞苦,若無禁制,弊滋甚矣。」
為了遏制這一現象,八作司每天都要將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木材進行上報,而此後更是預先統計好使用木材的數量與規格,由東西八作司統一審核之再進行加工,從源頭上限制了工程之中所使用木材的供應量,很明顯的減少了木材使用無度的浪費。
對木材採購官員的管理
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負責為宋廷採購木材的官員很難保持廉潔之心,往往很容易在為官方辦事的同時私自採購木材,然後運往京師自己的住所避開關稅,最後聯繫權貴販賣謀取私利。
北宋出現的第一起官員盜取官木私自販賣木材的惡性事件發生在太祖開寶六年,官員李守信負朝廷之命前往秦隴地區採購木材,期間他與女婿串通,盜取官方購買的木材,不料此事被下屬告發,嚇得李守信自盡而亡,其女婿也被抓捕,將所有與此事有牽連之人盡數緝拿歸案,不但如此,李守信家人還要傾家蕩產補償宋廷損失。
宋太祖處理這起案件的手段不可謂不鐵血,除了因為這是北宋相對穩定後第一起被告發查處的盜取官木私自販賣木材的案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太祖也想藉此機會威攝那些還在做此勾當的官員,極力遏制這種不正之風。 ▲宋太祖畫像三、結語木材作為我國古代建築的主要材料,北宋巨大的木材需求反映了宋朝的繁華,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北宋王朝繁榮同時的奢靡,而在如此巨大的需求之下,不可避免的對木材的浪費也會變的尤為明顯,對此,宋朝制定了「接收—儲存—使用—回收」管理制度,將木材使用的每一個過程都設立專門機構管轄,爭取做到物盡其用,減少浪費。同時,面對相關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盜取國家木材私自販賣的情況,宋廷也是毫不手軟,以鐵血手段處理,制定一系列嚴苛的懲罰措施,很好的遏制了這股不正之風。
參考資料:
《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宋會要輯稿》《龍川略志》
《長編》:(開封)歲用材木凡三十萬,試論北宋如何防止木材浪費
關於北宋開封對木材的需求量,《長編》中有相關記載:
三司言在京營繕,歲用材木凡三十萬,請下陝西轉運司收市之。詔減三之一,仍令官自遣人就山和市,無得抑配於民。
而記載中所描述的「歲用材木凡三十萬」也僅僅只是包括官方修建所需的木材消耗量,如果加上民間的木材需求量,那所需的數額定當會遠高於此。
北宋之繁榮是後世所公認的,在這種繁榮的背景之下形成奢靡之風也便在所難免,這一點從北宋京師對木材的需求也可略窺一二,《長編》對這件事進行了相關記載,但此記載終究太過籠統,欲真正體會北宋的奢侈,我們還需要對北宋不同時期開封的木材需求做一個相對詳細的了解。
▲開封建築
一、北宋開封不同時期的木材需求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因此大型建築的修建往往伴隨著對木材的大量需求,加上北宋從建國到滅亡,對皇城和相關建築的興建與修繕從未停止過,所以對木材的需求量極為龐大。下面將以此為切入點,對北宋開封不同時期的木材需求做探究。
宋初,為了展現建國初期的新氣象,改善皇室的居住環境,修建壯麗的皇宮成為了皇室的當務之急,這種情況之下,宋太祖命令手下工匠畫出隋唐時期洛陽宮殿的構造圖,隨後按照圖紙將京師皇宮重新修繕,對於此事《宋史》也有詳細記載:「建隆三年(962年),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不難想像,如此大規模的皇宮改造必定會大興土木,耗費無數木材。
宋初之後便到了政局穩定的真宗、仁宗時期,伴隨著社會穩定,經濟平穩且快速的增長,統治者自然而然的興起了修建大規模宮殿的想法,最具有代表性的還屬真宗時期修建的玉清昭應宮,為了讓原本土質疏鬆不適合興建土木的地區能順利建造出玉清昭應宮,就派遣數萬工匠每天從京師以北取土填向此地,勞役不可謂不繁重,而建造用的木材更是「凡用材木,莫非楩楠。竊聞天下出產之處,收市至多,搬運赴宮,尤傷人力,雖雲只役軍匠,寧免煩擾平民!」
▲玉清昭應宮
到了宋神宗在位時期,神宗原本意識到以往京師所需木材甚多太過奢靡,也下令減少木材使用量,奈何三司大火,將原有建築焚燒殆盡,神宗不得不下令重建三司並藉此機會擴大規模,這樣一來,京師對木材的需求又變得極為龐大。
北宋末期,也是北宋京師對木材需求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究其原因還是徽宗好大喜功,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在京師大興土木,以此來掩飾北宋王朝的奄奄一息,保和殿、玉清神霄宮以及萬歲山都是在那一時期修建起來的,這麼多大工程的同時進行深深加重了木材供應地的負擔,為了不耽誤工程,徽宗更是舉全國之力為開封供應木材,百姓負擔加重,北宋加速走向了萬丈深淵。
二、北宋對木材的管理制度
在大量消耗木材的同時,浪費問題逐漸凸顯,如何發揮木材的價值,使其充分得到利用,是北宋王朝面臨的問題,必須把木材從接受儲存到使用回收這一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這才能將木材的無故損耗降到最低。
「接收—儲存—使用—回收」管理制度
宋初建立了關於木材使用的「接收—儲存—使用—回收」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的減少了木材使用過程中的浪費。
對於各地運送過來的木材,太祖時期便設立竹木務進行接收,其主要接收木材還是源自秦隴地區水運而來的,當然,該機構的職能除了接收木材之外,還負責對商人運往開封販賣木材進行抽稅,對此《宋史》中有詳細記載:「竹木務,掌修諸路水運材植及抽算諸河商販竹木,以給內外營造之用。」
木材接受之後馬上就會被儲存備用,負責這一步驟的機構有過轉變,在太祖建隆初年,負責接收木材的竹木務與作坊物料庫第三界同樣具有儲存之職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竹木務這一職能慢慢被淡化,接收後的木材全部交予作坊物料庫第三界進行儲存。
▲木材管理
隨之而來的便是木材的使用,這一過程會根據建造過程之中對木材的需求將原材料進行加工,此職能主要由事材場負責,將儲存的砍伐的樹木加工為合適的尺寸以供使用,且事材場運往建造地的木材必須是全部經過加工的木材,如果發現是沒有加工過的原材料,那該機構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最後就是木材的回收,這一過程也是木材物盡其用最為關鍵的一步,對於建造過程中剩下的邊角料,有些是可以用作他處,所以宋朝專門設立退材場「掌受京城內外退棄材木,掄其長短有差,其曲直中度者以給營造,餘備薪爨。」對仍具有使用價值的剩餘木材進行二次處理,無法再次使用的便充當燃料,總之這所有措施都是為了充分保障木材的價值被全部利用完畢。
木材使用過程中的管理
在木材的使用過程之中,浪費行為更為明顯,其中又以虛報使用量和使用無度所造成的浪費最為突出。
例如宋初之時,負責營造工程的官員上報預計木材使用量為三千三百條,而後宋廷派遣官員再次審計後發現,整個工程從開始直至完工,共需要木材不過三百餘條,官員為了一己私利數十倍的虛報,所造成的浪費是極為驚人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宋廷也意識到必須制定一系列的監管制度來遏制這種不正之風,於是規定:「凡土木工匠之政、京都繕修隸三司修造案」,在三司修造案下設立東西八作司專門管轄京師的工程建設,遏制官員徇私舞弊的行為。
▲古建築梁架結構
除了官員虛報之外,在建造過程之中還存在木材使用無度的情況,因為三司不能盡察,所以在實際建造過程之中是沒有辦法控制揮霍木材的現象的,對此宋真宗曾感嘆道:
「朕常以在京廨舍營宇所費材木,素無條約,三司不能盡察,因令事材場、八作司日具支用件狀進內。邇者閻承翰面陳官廨梁折,望傳宣給換,因知有此條約,不敢妄費。蓋念關西采市群木,軍民甚勞苦,若無禁制,弊滋甚矣。」
為了遏制這一現象,八作司每天都要將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木材進行上報,而此後更是預先統計好使用木材的數量與規格,由東西八作司統一審核之再進行加工,從源頭上限制了工程之中所使用木材的供應量,很明顯的減少了木材使用無度的浪費。
對木材採購官員的管理
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負責為宋廷採購木材的官員很難保持廉潔之心,往往很容易在為官方辦事的同時私自採購木材,然後運往京師自己的住所避開關稅,最後聯繫權貴販賣謀取私利。
北宋出現的第一起官員盜取官木私自販賣木材的惡性事件發生在太祖開寶六年,官員李守信負朝廷之命前往秦隴地區採購木材,期間他與女婿串通,盜取官方購買的木材,不料此事被下屬告發,嚇得李守信自盡而亡,其女婿也被抓捕,將所有與此事有牽連之人盡數緝拿歸案,不但如此,李守信家人還要傾家蕩產補償宋廷損失。
宋太祖處理這起案件的手段不可謂不鐵血,除了因為這是北宋相對穩定後第一起被告發查處的盜取官木私自販賣木材的案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太祖也想藉此機會威攝那些還在做此勾當的官員,極力遏制這種不正之風。
▲宋太祖畫像
三、結語
木材作為我國古代建築的主要材料,北宋巨大的木材需求反映了宋朝的繁華,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北宋王朝繁榮同時的奢靡,而在如此巨大的需求之下,不可避免的對木材的浪費也會變的尤為明顯,對此,宋朝制定了「接收—儲存—使用—回收」管理制度,將木材使用的每一個過程都設立專門機構管轄,爭取做到物盡其用,減少浪費。同時,面對相關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盜取國家木材私自販賣的情況,宋廷也是毫不手軟,以鐵血手段處理,制定一系列嚴苛的懲罰措施,很好的遏制了這股不正之風。
參考資料:
《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宋會要輯稿》《龍川略志》